返璞亦歸真,便勝過人間無數(shù)
互聯(lián)網(wǎng)時代,信息可以更整體。無論國畫、油畫抑或其它,在審視畫家資料時,全體大家都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不論時代如何變化,大眾對美的感觸幾乎是一樣的。追美是追100分的哲學(xué)。
在經(jīng)歷繁華與劫難之后,返璞歸真之作,往往成為難忘經(jīng)典,或存于畫家心中,或留于大眾心田。千帆閱盡依然滄海霽月,驀然回首未離赤誠初心。每幅可以稱之為好的畫作所表達的內(nèi)容不盡相同,卻可以從這些畫作中,感受到同一種精氣神。不管是在濃墨重彩中,還是在抑揚頓挫時,筆觸間所展現(xiàn)的不止有高超的繪畫技巧,還有畫家對生活的感悟,對世界的感受,以及對真理的追求。100分人類從未達到,但不可不追,真理就是100分的哲學(xué)。
《中庸》說誠,天下之道,乃勿自欺也,不誠無物。誠是本體,一切藝術(shù)追求都是藝術(shù)家對本體的追溯或?qū)ふ?。這是美好社會美好人生的方向,大同社會的方向。
真正的藝術(shù)家,對社會的無形貢獻是非常巨大的。
| 排名 | 人物 |
|---|---|
| 1 | 靳尚誼 |
| 2 | 黃永玉 |
| 3 | 詹建俊 |
| 4 | 王懷慶 |
| 5 | 劉文西 |
| 6 | 馮遠 |
| 7 | 何家英 |
| 8 | 陳佩秋 |
| 9 | 陳丹青 |
| 10 | 羅中立 |
| 11 | 周韶華 |
| 12 | 譚平 |
| 13 | 劉大為 |
| 14 | 潘公凱 |
| 15 | 楊曉陽 |
| 16 | 范曾 |
| 17 | 王明明 |
| 18 | 楊飛云 |
| 19 | 韓美林 |
| 20 | 艾軒 |
| 21 | 尼瑪澤仁 |
| 22 | 雷正民 |
| 23 | 王沂東 |
| 24 | 王子武 |
| 25 | 盧禹舜 |
| 26 | 石齊 |
| 27 | 何多苓 |
| 28 | 侯一民 |
| 29 | 馮大中 |
| 30 | 喻繼高 |
| 31 | 賈又福 |
| 32 | 劉伯舒 |
| 33 | 田黎明 |
| 34 | 曾梵志 |
| 35 | 周春芽 |
| 36 | 王西京 |
| 37 | 劉小東 |
| 38 | 方力鈞 |
| 39 | 陳天然 |
| 40 | 陳玉圃 |
| 41 | 霍春陽 |
| 42 | 劉巨德 |
| 43 | 王鏞 |
| 44 | 史國良 |
| 45 | 彭先誠 |
| 46 | 梅墨生 |
| 47 | 鄧林 |
| 48 | 郭怡孮 |
| 49 | 冷軍 |
| 50 | 龍瑞 |
| 51 | 聞立鵬 |
| 52 | 方增先 |
| 53 | 于志學(xué) |
| 54 | 葉星生 |
| 55 | 姚治華 |
| 56 | 毛國倫 |
| 57 | 吳冠南 |
| 58 | 袁運生 |
| 59 | 林墉 |
| 60 | 袁運甫 |
| 61 | 童中燾 |
| 62 | 何水法 |
| 63 | 杜滋齡 |
| 64 | 姜寶林 |
| 65 | 常沙娜 |
| 66 | 葉尚青 |
| 67 | 王同仁 |
| 68 | 喬十光 |
| 69 | 石虎 |
| 70 | 戴順智 |
| 71 | 郭公達 |
| 72 | 楊明義 |
| 73 | 吳山明 |
| 74 | 紀(jì)連彬 |
| 75 | 曾宓 |
| 76 | 朱道平 |
| 77 | 潘鴻海 |
| 78 | 楊麟 |
| 79 | 羅平安 |
| 80 | 吳永良 |
| 81 | 韓輔天 |
| 82 | 陳向迅 |
| 83 | 劉國輝 |
| 84 | 卜敬恒 |
| 85 | 丁天財 |
| 86 | 高小華 |
| 87 | 李保福 |
| 88 | 崔振寬 |
| 89 | 周河河 |
| 90 | 房新泉 |
| 91 | 趙振川 |
| 92 | 于小冬 |
| 93 | 楊春華 |
| 94 | 李傳真 |
| 95 | 任恒泉 |
| 96 | 王一容 |
| 97 | 崔如琢 |
| 98 | 陳平 |
| 99 | 唐勇力 |
| 100 | 趙緒成 |
| 101 | 韓羽 |
| 102 | 尉曉榕 |
| 103 | 馬西光 |
| 104 | 張大林 |
| 105 | 林容生 |
| 106 | 劉懋善 |
| 107 | 賀成 |
| 108 | 馬振聲 |
| 109 | 朱理存 |
| 110 | 郭石夫 |
| 111 | 劉潤石 |
| 112 | 江文湛 |
| 113 | 張衛(wèi)民 |
| 114 | 林之源 |
| 115 | 卓鶴君 |
| 116 | 池沙鴻 |
| 117 | 盧坤峰 |
| 118 | 何加林 |
| 119 | 程叢林 |
| 120 | 王贊 |
| 121 | 鄭力 |
| 122 | 白云鄉(xiāng) |
| 123 | 李自健 |
| 124 | 俞曉夫 |
| 125 | 張繼馨 |
| 126 | 韓碩 |
| 127 | 王宏劍 |
| 128 | 孔維克 |
| 129 | 范揚 |
| 130 | 張立辰 |
| 131 | 陳克永 |
| 132 | 胡振郎 |
| 133 | 宋玉麟 |
| 134 | 常進 |
| 135 | 王迎春 |
| 136 | 楊力舟 |
| 137 | 袁武 |
| 138 | 江宏偉 |
| 139 | 湯小銘 |
| 140 | 詹庚西 |
| 141 | 顏梅華 |
| 142 | 韓敏 |
| 143 | 韓伍 |
| 144 | 畢建勛 |
| 145 | 白伯驊 |
| 146 | 韓天衡 |
| 147 | 楊正新 |
| 148 | 梁連生 |
| 149 | 聶鷗 |
| 150 | 施大畏 |
| 151 | 王成喜 |
| 152 | 楊林 |
| 153 | 張文新 |
| 154 | 劉金貴 |
| 155 | 胡博 |
| 156 | 苗重安 |
| 157 | 張為之 |
| 158 | 溫驤 |
| 159 | 孫君良 |
| 160 | 張仁芝 |
| 161 | 張捷 |
| 162 | 徐樂樂 |
| 163 | 楊剛 |
| 164 | 趙秀煥 |
| 165 | 張力 |
| 166 | 李燕 |
| 167 | 李小可 |
| 168 | 喻慧 |
| 169 | 鐘蜀珩 |
| 170 | 李寶瑞 |
| 171 | 李化吉 |
| 172 | 王玉良 |
| 173 | 林海鐘 |
| 174 | 馬世治 |
| 175 | 舒?zhèn)麝?/td> |
| 176 | 姜恩莉 |
| 177 | 秦天柱 |
| 178 | 劉進安 |
| 179 | 張金武 |
| 180 | 唐秀玲 |
| 181 | 晏平 |
| 182 | 賈寶珉 |
| 183 | 徐培晨 |
| 184 | 王為政 |
| 185 | 黃澤金 |
| 186 | 王廣義 |
| 187 | 戴衛(wèi) |
| 188 | 盧輔圣 |
| 189 | 沈啟鵬 |
| 190 | 蕭煥 |
| 191 | 王有政 |
| 192 | 謝天賜 |
| 193 | 邊平山 |
| 194 | 何曦 |
| 195 | 陳葆棣 |
| 196 | 陳政明 |
| 197 | 楊延文 |
| 198 | 陳金言 |
| 199 | 李世南 |
| 200 | 賈廣健 |
| 2018《互聯(lián)網(wǎng)周刊》&eNet研究院選擇排行 | |
悠悠中華五千年,風(fēng)流人物燦若繁星
他們或許是白發(fā)蒼蒼的老人,或許是黑發(fā)美顏的青年人,大師或大家,不一定是人們想象中的白衣飄飄,遺世獨立;他們質(zhì)樸、頑皮、簡單、純粹,或于深淵中凝視惡龍已久。他們是斗士,是信仰,是追求,幻化為山水,寄情于筆尖,或以重彩為刀鋒,劈開繁華下之腐朽。他們是自由的斗士,是放飛的靈魂,是堅持的信念,是化腐朽為神奇的傳世匠人。
比如,那副令人感動頗深的《南京大屠殺》,它再現(xiàn)了1937年日軍在南京屠城的暴行,在成堆的尸體面前,兩個日軍士兵在擦拭軍刀上的血;一個幸存的孩子在成山的尸體上哭喊;一位血染僧袍的僧人在為死難者收尸。畫家多次頂住日本右翼勢力的打壓與干擾,堅持在世界各地持續(xù)展出,造成了廣泛、強烈的影響?;赝嬜髦心遣磺撵`魂,仿佛可以看到畫家那不變的堅持。什么是信仰,這便是信仰。是對正義的堅持,對歷史的歸正。當(dāng)然,還有其它。
還記得父親的臉龐嗎?是滿目慈祥,還是歲月滄桑?恐怕誰都不會忘記《父親》這張布滿皺紋的臉,他是精神上共同的父親,也是中華民族滄桑歷史的見證,更是時代的產(chǎn)物,是西方現(xiàn)代藝術(shù)中的超級寫實主義,是最適合的時代敲門鐘。在百廢待興之際,它開創(chuàng)了中國美術(shù)界的新領(lǐng)域,成為我國美術(shù)史上的一個里程碑。畫如其人,偉大的畫家一定有偉大的人格。
真正的傳世經(jīng)典從不會因時代而錯過,不過是早來晚來的事罷了
畫如其人,還可謂養(yǎng)氣可鑄魂。
《樂記》中認(rèn)為音樂產(chǎn)生于天地之氣,音樂作品之氣于人身之氣相感應(yīng)。是故畫作亦如此,氣是中國傳統(tǒng)藝術(shù)的生命,魂是傳世精品的點睛之筆。人若充滿浩然正氣,畫亦然仙風(fēng)道骨;修身、修心養(yǎng)書卷氣,塑品、塑格修浩然風(fēng);養(yǎng)天地之氣,鑄不朽之魂。這樣人自然可養(yǎng)氣,其畫自然可經(jīng)得起長期考驗。
達?芬奇說:“繪畫乃是內(nèi)心活動的產(chǎn)物。”最高的真實在于心靈,最大的自由在于藝術(shù)。畫者將自己的感受和人性的真實表現(xiàn)于畫中,揭示出其心中的自由鄉(xiāng),一個審美情感的世界。在這個時代,或焦慮或感慨,感性又理性,在山水于人物,所產(chǎn)生的美,皆是無法復(fù)制與超越的內(nèi)在之氣,是源自心中的一種力量。最美不過心間返璞,歸真亦可還原本色。
審視功利主義的反面,就是審視好或卑微的標(biāo)準(zhǔn)。美是自由的,快樂的,給力的。有私,令人討厭;無私,令人敬仰。無私的好的畫家心中的正能量,屬生生不息,哺育萬物。